时至今日,居住在安化山里的老人们,仍然留存有“祭祀”的习惯。
逢年过节或上山下河等,都会在堂屋神龛面前或焚香烧纸,或供奉酒菜,有时缅怀逝去的先人,有时祭拜传说中的鬼神,祈祷一切顺利。
而常年奔走在大山之中的人,对祭祀更是认真。除了临行前在神龛面前的祭拜,还有上山之后在山里的祭拜。
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,祭祀是儒家典礼,敬神、求神和祭拜祖先,以求保佑。而在传统的梅山文化中,祭祀却是似巫似道的一种仪式。
他们祭神,也祭鬼;他们敬鬼神,也驱鬼神。每一个鬼神,在梅山人的心中,都有鲜明的人格形象。有正义的,也有邪恶的。
梅山人的祭祀,是一种祈祷,向正义的鬼神,祈求保佑;也是一种警告,向邪恶的鬼神发出通告,话说分明,请求不要作祟,如若不吃敬酒,事后必有罚酒。
这种祭祀,源自于梅山人在生存中,对大自然力量的敬与畏。
他们遵守并顺从大自然的力量,通过祭祀敬天法地,敬奉正义的鬼神,期望能够借助这种力量,为自己获得生存的优势。
他们畏惧并抗争大自然的力量,人类在这种力量面前,不堪一击,尤其是当灾难降临时,生命就会变得十分脆弱。
他们期望,通过祭祀与邪恶的鬼神进行沟通,订立契约,祈求井水不犯河水,各自相安。可一旦灾难降临,他们就会认为是鬼神毁约,而后就会聘请法师,施法抗争。
祭祀的形式,道中有巫,巫中有道。表面上与鬼神之间的交流,蕴藏着梅山人的品质。他们懂得感恩,感恩大自然的恩赐,赋予他们生存的资源;又无畏抗争,面对人力不可抗争的力量,他们从不退缩,勇于抗争。
几千年以来,生活在茫茫大山的梅山人,用祭祀的形式,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,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故事。
这种形式代代相传,将历代先民的经验,总结成智慧;将爱憎分明、勇于抗争的品格浇筑在梅山人的灵魂之中。